抖圈为赌而生尊龙_为du而生官网入口 - 抖圈抖圈

【浙江园林】对浙江园林科技创新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2-24     来源:浙江园林     作者:张炎良     字体大小: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着中国的经济变革。在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新城镇建设等政策相继出台,为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三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转型升级,迎接机遇与挑战!

园林行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从原为“附属品”的小园林理念提升到一个具有附加值的“必需品”大园林理念,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态学内涵。国内园林企业经过多年积累,整体提升了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加快了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一体化、集中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引入社会资本、混合资本,多元资本(PPP 模式)支持大型市政园林及生态修复项目,与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湿地与污水治理、土壤修复、新城镇建设等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如何顺应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铸造科技创新核心能力,抓住发展机遇,是对所有园林企业的严峻考验。

一、浙江省园林企业基本概况

浙江是一个园林大省,年产值达500 亿元。截至2015 年底,全省有园林绿化企业近3000 家,其中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有188 家,占全国一级1348家的14%,名列榜首。在浙江的一级资质企业中,不乏一些上市的园林大企业,如被美晨收购的赛石园林、新三板挂牌的杭州蓝天园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IPO 候审的浙江元成园林、杭州园林和浙江诚邦园林,它们均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抖圈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赛石园林有限公司、浙江元成园林集团、浙江诚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人文园林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抖圈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被评为省级企业研究院。这些企业在园林行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上,引领着浙江乃至全国园林行业的科技创新。

二、存在问题

狭义的园林是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对技术进步的依存度较低。近几年,随着园林内涵的扩展,园林对技术的依存度有了很大提升,在新品种培育、苗木研发等技术上取得一定发展,适应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了园林绿化的生态价值;在园林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加大了园林产品的创新,拓宽了园林产品的市场,充分保障了园林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园林产业的发展。

整个国内园林行业归属于城建系统,但又涉及农业、林业,随着园林范畴的进一步扩延,又与环保紧密联系,这一行业特征导致了行政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关系不顺、产业政策缺失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行业的科技创新。目前整个园林行业的分工合作仍然不够,自主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不高,虽然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已经有所增加,但整个园林产业的科研资金相对匮乏,普遍存在着园林企业对科技研发重视不够、企业科研条件相对较差、科研简单重复现象严重、研究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需要引起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关注。

1.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发薄弱

园林行业的科研以事业单位的研究院所为主,以植物类研发为重点,科技与工程结合不紧,与工程相连接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与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与园林工程的有机融合成为行业的技术短板;园林创新理念思路不够,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念和应用差距较大,“模仿式”以及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原始创新动力不足,关键领域创新缺位,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企业研发机构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在一级资质的企业中,少数企业设有研发机构,但大多数园林企业还没有将研发提到议事日程,没有自主的研发能力,甚至一些一级资质企业的研发机构还没有独立的编制和预算,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专利、论文、科研项目以合作为主,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一些企业往往注重论文、专利、科研项目上的数量,为科研而科研,科技含量不高,甚至一些专利、论文和科研项目没有任何转化价值;一些企业的研发机制不够灵活,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不大,研究项目简单、重复,系统性、连续性不强,对企业技术的支撑作用不够。

3.缺乏高素质的综合性科技人才,科技创新不足

传统的园林人才已无法满足新的产业支撑需求,园林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复合型领军人才缺乏,园林科技创新团队较少,不能满足园林行业的多元化需求。不管在高校还是企业,园林植物研发人才较多,而具有工学基础的工程研发人才,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等设计和应用人才较少,导致整个行业的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园林人才中有海外教育经历的较少,与海外交流不够,视野不够开阔;科技人才继续教育模式落后,传统的继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提升工程科技人才素质的需要,制约因素日益凸显。

4.产学研合作缺乏有效机制,深度不够

产学研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园林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产学研联合,倚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知名度,取得一些政府和行业的科研项目,但真正能为行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的科研成果较少;同时在园林工程技术、材料、工艺应用领域研究存在薄弱环节,科技与工程相结合的科研项目难以开展,随着园林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脱离现实的紧迫需求;园林科技创新平台有待进一步搭建,科技创新资源有待整合优化。

5.研发经费投入偏低,行业创新缺乏强度

园林行业有一定的公益性,研发投入年限较长,科技成果需要时间积累和沉淀,而园林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是政府科技资金投入较少的一个行业,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园林上的应用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受企业家的视野、思想境界及企业经济状况影响,一般企业往往注重于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对一些投入较多、具有前瞻性但回报周期长的研究项目就会难以决策,这也直接影响到园林的科技创新。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园林科技创新涉及多个学科,依靠企业自身的科技力量很难有所突破,必须借助外力,走科技联盟合作之路,大力推进园林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打破政府部门、行政区域和学科的界限,建立相关部门之间、地域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强化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力量的横向联系,提高园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1.提高园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必须从能力建设做起,提高企业科技造血能力,通过科技创新整体提升园林科技水平。

(1)管理创新

管理要靠创新改变,靠科技提升。园林企业发展时间短,很多园林企业是从低小的绿化公司发展而来,随着园林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张,但一些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绿化工程上,缺少现代企业的综合管理经验。因此在新常态下,园林企业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通过创新,发展有特色的中国现代园林企业管理。

(2)研发创新

园林产品要靠创新延续,靠科技争优。园林行业科技起点较低,行业的科技创新尚处于较低的水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大园林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及在海绵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提高园林行业工程应用的科技含量。

(3)创新人才培养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统筹发展园林科技,大力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组织园林企业的科技人员开展科技考察,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他们拓宽思维,提高园林行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与企业主营业务相结合,为园林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园林企业要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为科研人员的升职提供多元化通道;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的作用,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和深度,加快园林行业对外开放、全球化合作的步伐,在继续教育理念、运行方式和培养方法上要进行改革创新,摆脱形式教育的落后模式,紧跟园林行业的技术要求和变化,真正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4)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在专利、科研项目的立题上要有的放矢,不唯数量。其次专利、科研项目要能够解决园林行业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只有立足于工程实际,才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

2.产学研深度合作,创新合作方式

园林行业的科技创新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战略变革,需要依赖整个行业的长期合作、共同努力和不断进取。不断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门类齐全、人才相对集中、前沿信息广泛,具备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集成优势。充分放大这些优势,面向国际国内园林科技前沿,着眼长远,不断探索,加强园林工程技术和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在生态治理和土壤修复、五水共治、海绵城市建设、城镇化建设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园林工程中实用技术的研究,加强技术攻关,促进园林行业的科技创新。

(1)技术转让。高校和科研院所把成熟的科研成果以技术贸易的方式直接转让给企业,作为受让方的企业所需技术承接能力要求不是太高,而且转化速度较快,需要技术和研发能力弱的企业比较适合这种模式。

(2)联合开发。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开发项目,但由于自身技术力量不能支撑而寻求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攻关开发。这种合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且要求作为受让方的企业拥有一批与之配套的技术人才,能够承接技术转移时的产业化实施能力。

(3)共建研发机构。这种合作模式是双方基于战略发展,针对较为复杂的技术进行长期开发合作,其目标是使企业在技术上始终处于同行业中的前列,是一种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的模式,它要求双方在各自的领域均有较强的实力,企业不仅要有一定人才支撑,还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3.为园林行业的科技创新营造更好的环境

科技是园林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已是园林行业的共识,要发展园林行业的科技创新,加强部门、行业的协同作用,需要政府和行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1)科学设置园林专业,拓展园林学科内涵

随着园林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园林景观”建设理念进一步凸显,园林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门综合学科,充分体现了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土壤、水生态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特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显示,“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这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认可;两院院士吴良镛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学科联合起来,命名为人居环境科学,这是学科的发展趋势。因此园林的人才培养、学科的设置也应该与人居环境相衔接,更具综合性。

(2)加大创新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政府和行业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园林行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企业的示范作用,同时园林企业更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维,制定稳定的创新投入机制,确保研发投入;企业也可与相关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将一些科研成果在中试阶段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研机构,组织攻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在技术上保障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企业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逐步缩短与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园林植物新品种开发应用的差距。

(3)政策扶持,引领行业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园林企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对园林行业的科技创新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在园林工程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手段,作为招投标工作中的加分项,在工程评奖中也要加大奖励分值,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互联网+”,推进园林技术创新联盟

园林技术创新联盟是推进园林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目前在全省多个技术创新联盟中,尚未有园林行业的工程技术研发联盟,因此要共建技术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采取“企业立题、团队解题、政府支持”的研发方式,整合行业科技资源,加强重点攻关,为园林行业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目前园林行业的发展已进入“行业重组洗牌,质量技术提升、专业内容扩展”的阶段,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园林行业的综合实力,更好地为生态建设服务。

新常态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要进一步引导园林行业稳健发展,推进园林行业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浙江园林的行业水平,进一步发挥园林在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和宜居环境中的作用,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张炎良/抖圈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抖圈